中国多边主义玩太 6?美俄各自都有“大胆想法”

【文 / 观察者网 徐乾昂】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才落下帷幕,新一轮的中非合作论坛又将在 9 月份举行。就当中国大力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俄美两国各自都产生了一个 " 大胆的想法 ":

普京想成立俄罗斯 - 非洲峰会;特朗普有意牵头美国 - 海湾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对话。

据塔斯社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 27 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见受邀国代表团团长时表示,莫斯科正在研究举行有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俄罗斯 - 非洲峰会的想法。

塔斯社报道截图

" 我们在研究举行有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的俄罗斯 - 非洲峰会的想法。这之前可以先举行杰出企业家、专家、社会活动家的会谈。我们打算与非洲国家代表讨论这件事,包括经济、金融、食品安全、医疗卫生、通讯等。"

普京 图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普京强调,俄罗斯有意扩大对非洲国家发展能源领域的援助,并建议非洲国家以 " 工程总承包 " 的形式进行对接。彭博社曾报道,称安哥拉、莫桑比克、加蓬等国目前正在落实与俄方企业石油天然气领域的项目。

另一方面,《卫报》27 日透露,特朗普团队希望在今年秋季与海湾四国举办峰会,地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报道称这些国家 " 私下里 " 都愿意参加这次峰会。

卫报报道截图

特朗普政府此前多次表态,称愿意为终结 " 卡塔尔断交风波 " 而做出努力。但分析人士认为,中东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此举还是在弥补自身在 " 伊朗核问题 " 上一些 " 错误决定 ",为其任性买单。

特朗普 图自 POLITICO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积极投身到多边合作机制之中,一些西方国家也因此开始渲染 " 中国威胁论 ",不怀好意地将中方对国际社会的努力,解读成 " 利益渗透 ",别有用心。

但全球化下,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依然是主流。某些国家一边批评中国,一边又喜欢自行抱团,还口口声声说这是在 " 抗衡中国 ",把脸打得飞起。

2016 年 8 月,日本首相安倍首次在非洲开发会议上提出了日本所谓的 " 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当时被指日本欲在非洲抗衡中国影响力。今年 5 月,日本又牵头 18 个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举行了 " 太平洋岛国峰会 ",再次推销 " 印太战略 "。

2018 年 " 太平洋岛国峰会 " 图自朝日新闻

而作为 " 印太战略 " 的另一大推崇者,印度近年来也不管刷新在多边舞台上的存在感。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 1 月罕见地给东盟十国发出邀请函,开会的同时,还要一起观看印军阅兵式。如此煞费苦心,在印媒眼里,就是为了对抗中国。

此外,目前同在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峰会莫迪,不忘与乌干达展开 " 魅力外交 ",称将在未来 3 年内在非洲新建 18 个大使馆,还向 40 个非洲国家开出 110 亿美元的贷款单。

CNN 报道截图

多边主义虽然近年来遭遇逆风,但在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的重要调整中,正在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 1 月说过," 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对于中国的 " 多边主义 ",一些西方国家是不认可的。立场偏激的美国《国际利益》杂志在 6 月甚至还这么写:" 在华盛顿,人们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认为试图把中国融入多边国际秩序的努力失败了。"

对于这一点,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本月 3 日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莱恰克时,给新时代的多边主义提出 4 点坚持:

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应对,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单干不行。搞本国利益至上,对外转嫁矛盾更不得人心。要实现世界的持续和平与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倡导共商共建共享。

应坚持以秩序规则为基础。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每个国家都要重信守诺,履行国际义务,不能采取 " 合则用不合则弃 " 的态度。各国都要努力向高的国际标准看齐,当然也要照顾到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应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不追求正义,多边主义立不住;不实现公平,多边主义走不远。要确保各国对全球治理的广泛和平等参与,最重要的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应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多边主义不能停在口头上,而要落在行动上。当前要做的是,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维护以 WTO 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规则,共同推动以对话协商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应对好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

就这 4 点要求,不知哪些西方国家的 " 多边合作 " 可以达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